50 亿以工代赈资金注入,撬动超十万人就业 “大杠杆”

时间:2025-02-17

返回上一步
文章摘要: 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50亿元,支持地方实施1008个以工代赈项目。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于日前下达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50亿元,支持地方实施1008个以工代赈项目,计划吸纳12.3万农村脱贫人口和其他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发放劳务报酬超过17.1亿元。

本批投资计划聚焦困难地区重点群体,强化“雪中送炭”“赈灾救急”。资金主要投向832个脱贫县等欠发达地区,并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革命老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任务较重以及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地区倾斜,重点支持劳务用工量大、技术门槛低、工程机械作业少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吸纳低收入群众特别是农村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因灾需赈济人口、易地搬迁脱贫群众等参与项目建设,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聚焦帮助群众就业增收的“初心”,突出“鱼渔双授”“志智双扶”。要求各地按照“项目建设是平台载体、就业增收是根本目标”的原则,最大程度挖掘以工代赈项目用工规模,最大可能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建设,最大幅度提高劳务报酬发放占比,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提高务工群众技能,将赈济模式由传统的“搞建设、发报酬”,延伸到“提技能、增岗位、得分红”,务工群众将通过参与劳动和技能培训实现“既拿报酬、又长技能”。聚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做到“一钱多用”“一举多得”。以工代赈项目不仅充分吸纳带动群众务工和发放劳务报酬,还能有效改善项目地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提升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条件。本批投资将支持各地修建通村公路、生产便道、产业路等各类道路3550公里,开展农田整治1.5万亩,开挖或铺设各类供排水管网1320公里,修建小型漫水桥、涵洞、山坪塘、蓄水池等790座,修建小型堤防、干渠1600余公里。

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提前下达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50亿元,联合财政部提前下达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工代赈任务40.5亿元,加上此次下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50亿元,目前已累计下达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投资140.5亿元。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扩大以工代赈投资规模,指导地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目实施,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稳就业、增收入、促消费的重要作用。

研究员观点观察近三年以工代赈的工作安排,会发现每年重点各有不同。2023 年,强调重点支持劳务用工量大、技术门槛低、工程机械作业少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4 年,资金政策向受暴雨洪涝及地震等灾害的区域以及生态建设地区倾斜,同时提出 “鱼渔双授”“志智双扶”,不仅通过项目发放劳务报酬,还通过技能培训提升低收入人群的自我发展能力。2025 年,在 2024 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务工群众的劳务报酬金额占中央投资总额的比例),聚焦脱贫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革命老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地区等,以实现更广泛的就业增收,创造更大社会效益。


2023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下达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资金 109 亿元;2024 年下达 115 亿元;2025 年已累计下达 140.5 亿元,其中包括提前下达的 90.5 亿元和近期下达的 50 亿元。2025 年项目数量虽少于 2024 年,但投入资金规模更大,更注重单个项目的规模与质量,且聚焦重点地区和群体精准投放资金,确保更多资金直接用于增加低收入群众的收入。


上一篇:产业升级与稳外资政策:协同共进,双向赋能 下一篇:2025年“两新”政策解读
×
×

关注我们

亿科咨询

亿科政咨

回到顶部